欢迎访问中共安顺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您的位置:首页 > 体制改革

安顺市乡镇机构改革--改革春风吹乡镇 黔中大地谱新章

发布时间:2012-03-03 08:46来源:安顺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字号:【

    

2010年下半年,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序幕在黔中大地徐徐拉开。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安顺市牢牢紧扣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这一目标。把握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充分发挥编制管理职能作用,善于和敢于创新,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安顺市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更加符合安顺实际和为安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
一、统筹谋划,理清乡镇机构改革思路
在此次乡镇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成立了安顺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编委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专门负责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为了更加符合安顺实际和为安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编委办公室在省下达的《指导意见》基础上,深入各县(区)20余个乡镇开展调查研究,与市直各有关部门座谈,多方征求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同志的意见,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安顺实际,拟定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是要按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把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改变为改革而改革的现象,要改革上层建筑中某些不适应、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改革应更加符合乡镇实际;三是要结合实际设置乡镇机构和领导职数,体现合理性、针对性、特殊性,要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服务群众,使乡镇机构和领导职数的设置比改革前更优化;四是既确保乡镇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化,又从源头上减少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的随意性,控制机构和编制的膨胀。
二、上下结合,创新机构设置出实招
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不一,乡镇机构的设置,不能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灵活设置,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更加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安顺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对上不突破中央和省规定的机构限额、领导职数限额,对下结合实际,对乡镇机构和领导职数设置作了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安顺实际,更加适应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牢牢抓住工业强市战略,设置必要机构。安顺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工作部署和要求,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安顺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把“工业强市”摆到了突出位置。为进一步加快安顺的工业发展,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明确在以发展工业为主的乡镇,特别是工业园区所在地,如平坝县夏云镇、马场镇,镇宁县城关镇、大山乡、丁旗镇,紫云县猫营镇、坝羊乡等乡镇,将经济发展办公室设置为工业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以利于突出发展目标,集中力量抓好工业经济增长。
二是结合安顺特点,设置了旅游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安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景点星罗棋布,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境内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风景区、格凸河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花江大峡谷、夜郎湖、斯拉河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均座落于各县区乡镇,大力带动了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为突出各地的发展优势,在以旅游业为主的平坝县天龙镇、齐伯乡,镇宁县扁担山乡,紫云县水塘镇等乡镇设置了旅游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以加快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是听民声、解民意,科学增设信访办公室。在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量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增设信访办公室,加强信访纠纷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平坝县人大副主任、城关镇书记杨忠琼同志感慨地说:“这个机构的设置很及时、很必要。乡镇的信访工作任务非常重,压力非常大,牵制了乡镇领导的很多精力,我多次呼吁设立这个机构,现在总算如愿以偿了。”
四是转变机构功能,为乡镇发展服务。把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设置为村镇建设管理站,由县级人民政府授权该站管理村镇建设,特别是村民建房问题,加强从规划、选址到建房的管理,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无序建房、追路建房和十小时种房等现象,强调村镇建设和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在移民任务比较重的乡镇,将水利站设置为水利和移民工作站,加强移民安置工作力量,确保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住青山绿水,将乡镇林业站设置为林业和环境保护工作站。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下放给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并通过授权的方式赋予该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既解决了法律层面上带来的一些问题,又符合乡镇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普定、关岭的部分乡镇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和卫生院的合并试点,通过机构的合并设置,整合资源,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将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综合设置,如: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机推广、畜牧兽医、农用物资、扶贫开发、农产品质量检测、乡镇企业管理等服务性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包含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优抚安置、新农合医疗、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养老保险等服务性工作;科技宣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包含文化宣传、远程教育、信息收集与传递、图书阅览、思想政治教育等服务性工作
三、大胆探索,科学设置领导职数
2006年,根据全省乡镇换届工作会议精神和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安顺市完成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分类测算和领导职数核定工作。测算结果为:一类乡镇72个,核定领导职数9名;二类乡镇15个,核定领导职数8名。在2010年乡镇机构改革中,安顺市在不突破9个职数限额的同时,适当扩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着重优化领导职数结构,赋予基层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各乡镇在规定领导职数设置范围内,一是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确保党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配备常务副乡(镇)长协助乡(镇)长抓好政府常务工作,承担乡镇的疑难险重任务或安全生产、维护稳定、计划生育等难度较大的工作,不断提高为民办事能力,更加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三是人武部部长同时兼任副乡(镇)长,既有利于人武工作与乡镇社会事务工作协调发展,又有利于人武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创新性的设置方式,既受到了各县区、各乡镇的普遍欢迎,又得到了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同时,安顺市率先创出的单独设置乡镇专职党委副书记职数的做法,已作为统一的设置要求在全省推行。
在“十二五”第一个奋斗的春天里,黔中大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春潮正在涌动,乡镇机构改革恰逢其时,恰逢其势。安顺市通过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既贯彻改革精神,又切合安顺实际;既落实改革要求,又有突破性成果。改革后的乡镇机构将呈现崭新的面貌,必将为安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不竭动力。
 
    (安顺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分享功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