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委编办立足职责 主动切入努力建设民族团结和谐大家庭
发布时间:2021-02-07 17:58 来源:市委编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安顺市委编办立足自身职能职责,主动切入全市民族工作,加强自身民族工作,投身乡村民族治理,努力建设民族团结和谐大家庭。
一、主动切入,立足职能职责推动民族工作.立足自身职责职能特点,着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主动融入民族工作、主动服务民族工作,在民族团结和谐中使上劲、用上力。一是强化民族工作。编办在岗人员多数为少数民族,3名班子成员有2名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推进上,办班子高度重视,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强化民族政策学习,通过强化民族团结为推进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学透民族政策。坚定贯彻各项民族政策,坚持每周二的党员干部学习大会,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涉及到民族政策的相关资料,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做到人人知晓。三是健全民族机制。完善市县两级民族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在机构改革中设立市、县区民族宗教委员会,并归口市、县区党委统战部管理,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四是分享民族信息。办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安排1名成员分管民族工作,党支部专门安排1名党员联系民族工作,加强民族政务宣传,做好工作联络。
二、落实政策,加强自身建设培育民族干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民族干部放到脱贫攻坚一线、放在业务前沿、放在关键岗位,着力培养锻炼优秀民族干部,为全市民族干部选拔工作提供人才支持。一是脱贫一线锻炼民族干部。连续选派3名少数民族干部挂职和驻村帮扶,挂任街道工委副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对大树村239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走访一遍以上,并直接联系3户少数民族贫困户,掌握其基本情况,力所能及帮助帮扶村解决问题。二是业务前沿培养民族干部。4个业务科室中有10名民族干部,其中6名担任中层干部职务,负责机构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信息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重要业务工作,挑起了机构编制工作的“大梁”。三是关键岗位检验民族干部。在重要关键岗位安排2名民族干部担任中层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促进民族干部在实践中成长,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近年来,从关键岗位上推荐选拔1名政治上成熟、经得起检验的优秀民族干部到县级领导岗位。
三、驻村帮扶,发挥骨干作用推进民族治理。紧紧把帮扶村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挥好帮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构筑民族治理的有效平台,形成基层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一是领导班子关心民族群众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帮助所联系的民族村火石关村、帮扶的大树村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120多万元,为大树村50多名少数民族送去慰问物资和资金,为民族村长田村、联合村协调35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二是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民族政策宣讲。在大树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村规民约“九提倡、九不准”,将民族工作“提倡民族团结,不准民族歧视”纳入村规民约内容。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期间,创造性地提炼“村民自治六条”防控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宣传。三是驻村工作组化解民族矛盾问题。针对少数民族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引导村民小组组建四个专业合作社,其中2个由少数民族领办,吸纳26名少数民族群众入社,年人均增收2300元。针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差的问题,新选任护林员有3名少数民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大树村建档立卡户苗族群众王友珍去世后,因为其户生活困难,积极协调帮助解决2000元的民政求助资金,并免交800元的公墓费用,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融合。